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长津湖之水门桥,看完了,今天带孩子一起去看,看完感觉水门桥比长津湖好。
不仅是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看到水门桥中的每个人物的变化和成长,让我觉着意外惊喜。
长津湖里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无一遗漏,全部在水门桥中交代的命运,怎么说呢,可以说是上部当中的所有铺垫,水门桥里几乎都得以伍万里从一个毛头小子到成长为七连的中流砥柱。
伍万里从桀骜不驯到日渐成熟的过程,而这种真实感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通过战场带给他的快速成长,这种成长速度比我们快很多,因为这背后是用战争的残酷换来的。
再说梅生,水门桥战役我们充分看到了我军除了有信念和勇敢,背后的智慧谋略也是我们能够在战场上取得优势的重要原因,梅生与美军的斗智斗谋,认清布局真假,运筹帷幄,身为连级指导员,却有大将之风,成长为了一个战术运用高手。
说到战术,我觉得水门桥对战术的表现是经过非常细致的打磨的,很突出。电影里,我志愿者已不足一个连的兵力进行部署,第一支小分队和第二支小分队分别在桥南和桥北轮番发起干扰,吸引守桥美军大部兵力,趁敌人后方空虚,第三支小分队突击指挥部,第四只小分队又从中路管道突袭水泵房,从内部瓦解敌人战斗意志。
整个战术执行有上单,有中单,有辅助,有打野,最终到达桥上实施爆破,达到一种虚实相间、声东击西的效果。
这电影呢,第一次看很燃,很感动,我准备再去看二次重点看这些细节。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过年期间,我和家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剧情十分感人,让我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七穿插连,接到一项任务---炸掉美军陆战一师的撤退必经之路---水门桥。第一次炸完被美军及时修复;第二次用夜间投袭,只炸了一小段;第三次也没能成功。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给敌人在精神上以催残,功不可没,使得抗美援朝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这部电影中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影片中,当战斗结束后的伍万里的一句台词: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报告完毕。”看到这一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动万分,泪流满面,体会了战争的残酷,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豪情壮志。可能现实比电影中的情节更残酷,更震撼人心。电影中战争的场面十分逼真,让你如身临其境,那一声声的枪响,一颗颗的手榴弹爆炸,机枪,飞机的轰鸣声也让人们倍感紧张。我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志愿军奔赴战争,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年代,可能我们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先辈们一次又一次地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保卫国家领土和人民的安全。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向英雄们致敬,谢谢你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一声爆炸,一团火焰,吞没了平河,生死已置之度外,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场景,进攻前,所有战士面朝祖国的方向,那里一片美丽的霞光,每个人喊出新中国万岁,这是内心的信念,为了祖国,为了亿万万人民。
心中有信念,心中有光,无惧生死,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两次把桥炸开口子,美军都在最短的时间修到恢复通行,第三次,伍千里一个人身陷重围中,在牺牲的一刻击中了那枚炮弹,桥再次被炸断。
伍千里身中数弹掉下水门桥,伍万里看着哥哥在自己眼前牺牲。
第二天,敌军清理战场时,用燃烧枪点燃了伍千里,千里和万里两兄弟已被冰雪冻在了一起。
千里虽然牺牲,最后还是以燃烧自己为弟弟的生换得一线生机。
伍万里是七连最后活下来的人,他是年龄最小的,他象征着希望,也意味着重生。
《长津湖之水门桥》相比《长津湖》不同的是把镜头全部给了战士们,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相同的结局,这种无惧死亡,舍身取义的壮举,令人震撼。
这就是我感受到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中每一个人物都是缩影,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的代表,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今天,我看了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是电影《长津湖》的续作。
电影的主要场景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桥,而七连的任务,就是将桥彻底炸毁,阻止美军的撤退。在战斗时,七连一位又一位战士所牺牲,有即使被坦克扎在底还引爆炸药包的平河;有不顾敌人的炮火,一直冲锋陷阵的梅生;还有即使被子弹射穿,也仍然开枪引爆炸弹的伍千里……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影片的结尾,伍万里说:“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下。真正的战场远比电影中的所可怕,一个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但即使如此,这群中国军人还是义不反顾地冲上了前线。面对自己亲人和战友的离去。他们能做的,只有继续战斗,让祖国的后代,不再生活在硝烟之中。
《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钢铁意志的力量:战士们面临着被大雪冻死、被炸弹炸死、被枪炮射死的种种困难,可他们还是一往无前,毫不退缩。白天为了不被美军飞机发现,把自己埋在雪中,晚上摸黑行动,克服了看起来完全不可能克服的困难。正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钢铁意志才能打败比他们强几十倍武力的美军。
这部电影让我学到了:失败不要灰心,我们要毫不退缩的去战胜困难;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不想完成的任务。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5冰天雪地苦鏖战,烈士铁躯铸长城。近期,观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使我热血沸腾,受益良多,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也感动于抗美援朝志愿军钢铁的意志。
在长津湖战役中,水门桥是唯一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是美军的退路,只要炸断这座桥,位于长津湖地区的敌军都有可能被合围、被围歼,因此水门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那时敌我军事力量悬殊,作战环境恶劣,为我军炸毁水门桥增加了巨大阻力。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面对严酷的条件,志愿军毫不退缩,勇猛向前,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并为之动容:敌我两军交战过程中,一辆敌军坦克气势汹汹地向我军逼近,危急时刻,为完成任务、保护战友,其他志愿军们不顾性命之危,一个接一个地抱着炸药包冲向坦克,以生命与鲜血来进行着抗争。看到他们用血肉之躯冲向坦克,那种视死如归的气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如一簇火焰点燃了我的血液,澎湃了我的情绪,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那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隽永精神。
朱熹有言:“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长津湖水门桥》中七连的精神滚烫心间,更化为力量鞭策我们前行。曾 ……此处隐藏1979个字……边问老公一些历史知识。故事发生在1950年朝鲜那个寒冷的冬天,中国志援军为阻止美国陆战一师中朝鲜的撤退速度,决定炸毁水门桥,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穿着薄棉袄,啃着冻土豆的中国军人用钢铁意志对美国的飞机大炮,打得美军在1950年的12月25日从海上撤退。水门桥取得了胜利,中国军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全连人最后只剩下一个由易烊千玺演的军人--伍万里。他的两个哥哥伍百里、伍千里,都在这次战争中牺牲了。
这部电影的的观感:见证了伍万里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军人。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120xx年2月6日是个星期日,我和妈妈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讲的是抗美援朝第七穿插连跟美军决战水门桥的故事。
电影中第七穿插连连长伍千里让我印象最深,从他炸毁水门桥战术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勇无畏、胆大心细的英雄。第一次九连炸桥失败,他接到任务,和九连汇合后,精心布置第二次炸桥任务,他从四个方向部署炸桥任务:一部分攻水泵房;一部分佯攻桥南,打掉照亮塔;一部分抓指挥官;一部分在桥北炸桥。在美军修复桥后,伍千里整顿剩下的兵力,进行第三次炸桥。第三次,他让弟弟伍万里吸引美军的注意力,指导员梅生开着半履带车配合他冲进敌人营地,他孤身一人冲进美军营地,被敌人机枪射中,但在中弹牺牲前他把炸弹给射中引爆,把水门桥成功炸毁。
伍万里是连长的弟弟,他是在部队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从一个“惹事精”慢慢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战役结束后,七连只剩他一人,他请求恢复七连建制,让英雄的七连永存!
电影结束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但我们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永远铭记那些牺牲的英雄先烈。我希望世界永远没有战争!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2在观看完长津湖第一部作品后,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其中,抗美援朝战士们不怕牺牲、艰苦作战的精神使我感受颇深。
在长津湖第二部电影水门桥上映之后,我立即前去观看。看完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一群热血男儿硬是凭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战斗任务。这部电影让我很好地体会到什么是保家卫国,什么是钢铁长城,什么是以命相搏。
这部电影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七连与九连的战士们,浴血奋战,拼上性命也要炸毁水门桥,完成作战任务。战士平河、余从戎、梅生、伍千里等等每个人的牺牲都令人心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人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战争的残酷让我更加知道要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虽然,在压倒性的工业优势下,美军最终用大型运输机拉来的桥梁套件成功撤退。但这并不会让我们的战士们绝望,一个钢七连倒下了,会有更多的钢七连站出来,这传承不绝的意志正如雪地上迎风飘荡的红围巾那样,绽放着希望的光彩。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3在燃烧的烈火中奋力奔跑着,用两条被冻僵的腿去追赶四驱机动车,开着点燃的卡车冲向敌方阵地,都是志愿军不畏生死,奋力拼搏的精神的体现。
空中,有美军的战机轰鸣,前方,有坦克的威胁,后面,是美国的的退路,怀中,是炸桥的炮弹,在生死时刻,在连中数弹的情况下,用最后的力气,瞄准,按下射击键……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了,伍千里那不畏生死的精神令我为之动容。
“七连应到152人,实到1人!”是他,用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是他,保住了七连的建制,是他,炸掉了美军的碉堡,也是他,接受了七连该有的荣誉。
一身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为新生的中国埋下了坚韧的种子。一把全手动步枪抗衡全自动化枪械,零星的几架米格15,去抗衡铺天盖地的F86。有人说:“中国人跑得比美国的飞机快。”还有人说:“中国人的皮要比美国人的厚。”但在我看来,中国人打败美国的利器就是--信念。战场上,中国人时刻留存着一把大刀,用这个冷冰器在寒冷的战场去保护自己的祖国,去保证祖国人民的安全,去赶走在家门口耍大刀的美国人。
我常常坐立于草地上,抬头看满天星斗,低头看万灯闪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人不比我们笨,他们装备比我们精良数百倍,他们后勤部队也很强大,为什么打不赢所谓“向炮弹冲锋”的,装备简陋的志愿军军队。或许,这部电影,便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文章,那便是:“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4历史中封存着一段我们中国人的耻辱,为了消灭敌人,战士们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发生在长津湖一带的一场名叫“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看完这部电影,我内心只能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震撼”
我震撼于一张脸的凄苦与不舍,这是九兵团七连连长伍千里母亲的脸,这是一张刻的不舍,不想让儿子去战场的母亲的脸。
他们虽然一路上都是百战百胜,但他们面对的是全面武装的美军,简直是以卵击石,但他们还是靠着顽强的意识扭转了乾坤。
当我看到他们在冰天雪地中,吃着像石头一样硬的土豆,穿着单薄的军衣时,美军在自己的帐篷里吃着肉食。我愤怒无比,眼泪自然而然的从眼眶落下。在这般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职位,抗战到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事就是,一排排战士在零下40度的阵地上,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他们以战斗队形分散开,手持机枪,怒目注视着前方,没有退缩,坚持到最后一刻。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战士先辈在战场上英勇的战斗,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报战士们付出的鲜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12月4日夜,中国士兵把自己埋藏在风雪和黑夜里,他们巧妙地躲过探照灯、照明弹和更多的警卫,悄无声息地把更多的炸药安装在了被严密守卫的水门桥上。在成功爆炸后撤离的同时,还不忘破坏了周围可用的木料。
至少,在这支炸桥中国小分队的指挥官心里,他们已经做了几乎所有该做的和能做的。也许剩下的唯一事情,便是看着撤退而来"联合国军"如何在断桥面前被堵死,然后被尾随而来的我军主力部队消灭。
然而,后来见到的一幕再次令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一支装备更加奇怪的"联合国军"工兵营赶来,他们操作着中国军人从来没见过的工程机械,利用原桥残留的根部和携带的钢制材料,居然又在一夜之间修起一座钢木结构的桥梁。这次,修好的桥上甚至隆隆开过了坦克。
而且"联合国军"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前面所犯的错误——超过一个坦克营近40辆坦克在桥两侧排开布防,此外还有大量的轻重火力由内向外把桥死死围住。"联合国军"以如此超豪华的火力配置此来展示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座桥的态度。
能够压倒这态度的,也许唯一只有中国军人们“以命相博”的决心了。小代价的偷袭已无可能,惨重代价的强攻不可避免。
紧接着6日的夜晚,在几乎没有任何重火力的掩护下,数以百计的中国士兵踩着厚厚的积雪,反穿棉袄、身负炸药,由多个方向再一次向水门桥攻击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