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调查报告【推荐】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1时间:三月一日
地点:玲珑塔
现状:北京昆玉河畔西八里庄,有个玲珑公园,公园里的玲珑塔已经有400多年历史。如今,它矗立在北京的高楼大厦间,沉默无语。实际上,它也曾是北京城最辉煌的建筑群中的一部分。
来历:故事:
明朝万历皇帝的生母是慈圣太后,姓李,出身卑微,仅是一名宫女,得隆庆皇帝宠幸后生下万历皇帝,遂母以子贵,被加封为贵妃。隆庆皇帝在位6年后驾崩,死时只有36岁。李氏虽早年丧夫,但被尊为慈圣皇太后。万历皇帝即位时年仅10岁,所以内外政事曾一度由李太后执掌,但因她出身微贱,表面上虽贵为太后,实际上却处处受制,甚至在用膳时也不能和万历及皇后平起平坐,只能站着。宫廷中的生活充满了凶险,李太后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政治地位。于是她声称自己是九莲菩萨转生,并在她主政其间在全国各地、京城内外大兴土木,广建佛寺,慈寿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寺院之一。
慈寿寺建于万历四年(1576年),基址是明正德年间太监谷大用的墓地,它是李太后授意万历而建。建慈寿寺时,李太后使用了当时最好的建筑材料和工匠,并详细地过问寺庙的建造进程。《明史》中记载,由于建慈寿寺耗资巨大,大学士张居正曾以财政匮乏为由反对建寺,由此可见当时建成的慈寿寺是多么的豪华富丽。
原慈寿寺内有天王殿、鼓楼、钟楼、永安万寿塔、延寿宝殿、宁安阁等一系列建筑,形制整齐,规模宏大。其中宁安阁匾额为李太后手书,后殿内供奉九莲菩萨像。清光绪年间的一场大火,将寺内建筑全部烧毁,只留下现今的一座砖塔,这就是现在位于京西八里庄玲珑公园内的玲珑宝塔。
玲珑塔原名永安万寿塔,因为原属慈寿寺内建筑,又称“慈寿寺塔”。据《日下旧闻考》记:“慈寿寺去阜成八里,圣母慈圣皇太后所建,经始于万历四年,成于万历六年??慈圣皇太后为穆考荐冥祉,神宗祈嗣,寺成赐名慈寿寺??有永安寿塔,塔十三级,高耸入云。”由此可以确定此塔曾是慈寿寺建筑的一部分。另外,塔碑上“慈圣宣文肃皇太后之宝”几处印文,更指明了塔的主人就是李太后无疑。
内容:3000风铃声响400年
玲珑塔为八角13层密檐实心砖塔(在一个高大的塔身上有多层密檐,称为“密檐塔”),高近6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秀美端庄,古色古香。
塔基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边角镶石的三层平台,上层是双层须弥座,雕有精美的莲花座台。须弥座上部雕刻有笙、箫、琴、瑟等古代乐器,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但由于长年的风化,现在已经模糊不清,很难辨认。
塔身四面有砖雕的拱券门和半圆形雕窗。拱券门上的匾额分别是:南面“永安万寿塔”,东面“镇静皇图”,北面“真慈洪范”,西面“辉腾日月”。每层有佛龛24个,原供奉铜佛312尊。门窗两侧塑有金刚力士像,这些塑像历经风雨,如今都露出了木芯。塔身各处布满砖雕和泥塑人物像,均遭到严重风化,但仍可辨出当年威武雄浑和俊美生动的风采。
在古代,把铃铛挂在寺庙的屋檐上主要是为了驱邪。玲珑塔檐角原挂有风铃3000多枚,站在塔下仔细聆听,由于风的强弱、长短、方向的变化,铃声也随之产生微妙的变化,清脆悦耳,仿佛在演奏一场多姿多彩的交响乐。
玲珑塔塔顶为镏金莲珠塔刹。由下至上仰望玲珑塔,密檐逐层缓缓上收,檐下砖雕的斗拱层层支护,直到塔顶。塔身稳固美观,遮而不露。
清乾隆皇帝在位时曾对玲珑塔进行过精心的修缮,以至宝塔可以矗立至今。
目的:1957年10月,玲珑塔被定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是明代单
学生调查报告2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了爱情世界里。
通过对的湖南理工学院部分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出: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在谈到爱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多数女生还是认为爱情需要本身的努力获得。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爱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许多困难阻碍,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的资料可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看法是矛盾的,既承认爱情在现实中的不堪一击,但同时又不否认理想的、浪漫的、忠贞的爱情的存在。大部分同学都对爱情有着憧憬,但又对爱情的未来表示担忧。这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关于爱情有着较为理性的思考和体验。
学生调查报告3面对当代大学生对亲情的冷漠,对父母的疏忽这个问题,我们进行此次“在校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这次亲情观调查,来号召在校大学生学会去了解父母的心,和父母沟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学习进步。同时,亲情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大学生开展亲情观教育,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希望我们的 ……此处隐藏19984个字……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仓促的时间里决定自己的命运,似乎可能违背问卷里显示的的人所支持的一个美好的少年愿望——“会努力使职业理想成为现实选择”!显然这样的指导已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离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的目标更远。
中学生正值富于幻想,树立理想,建立人生基点的最佳时期,职业理想教育更成为当代中学生潜在的强烈需求。学校的职业理想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和落实到位才能够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召唤。
学生调查报告14一、调查对象
三年级、五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在7—11岁之间。
二、调查形式内容
(一)调查形式
1。问卷调查
三年级学生50名,男女各25名;五年级学生50名,男女各25名。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我校学生家庭环境的特珠性,制定中、低两段不同样卷调查问卷。
2。个别谈心
对问卷调查中和师生交流了解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3。实践活动和班会
通过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主题班会,了解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现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二)调查内容
对于五年级学生主要从学生有无接触不良网站不良信息、处理不良网站不良信息的方法、网络对个人影响的方面、网络对学习的帮助、学习退步原因受到上网影响等方面调查。
对于三年级学生主要从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地点、对网络的看法、对互联网信息的看法、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对学生上网的监护等方面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一)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高年级学生上网人数多于低年级学生,男生上网人数多于女生上网人数。上网人数占总人数的92%。
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有:帮助学习、聊天、游戏、个人爱好。
学生在校进行计算机课程学习时,老师按照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基本上在无网络的状态下学习,实践操作偶尔上网,所以学生上网主要在家里,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乡下,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学生由妈妈或爷爷奶奶在县城租房陪伴读书,住在出租房内,多数学生在没有家长的管护情况下上网,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条件上网,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到网吧、到朋友家中上网,失去家长管护,容易受到网络不良影响的侵害。低年级学生有的还没有上网的经历,能上网的大部分并无荒废学业,陷入网中,但也有个别高年级学生在家长监管不得力的情况下,出入网吧,或过度上网的状况,还有的出现不安全事故。
(二)问题及建议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学习小学作文、小学奥数、小学舞蹈、儿童教育、手工制作、简笔画、变废为宝、橡皮泥、黑板报、树叶贴等等,丰富课外知识,学生还通过网络参加班级名片设计活动、参加班级安全教育、卫生防疫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电子板报编辑、参与班级主页的制作、参与小学生网页制作的比赛、参加网上绘画、征文活动、还可以参加班级QQ群的学习和讨论,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在信息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个人的网络操作水平,有效地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在网络中找到童年乐趣,端正了上网态度,树立了正确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但是在使用网络时,有时候正在网上学习会自动弹出一些色情或庸俗的图片和内容,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有的小学生被网络各种信息的吸引,一时没能管理好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中去,使心理发生变化,不愿和家人同学来往、不愿上学完成作业、也不按时吃饭休息、过度地上网视力下降等等;还有的小学生容易被外界干扰,自我保护能力差,在网上聊天遇到坏人分辨不出来,给坏人实施诈骗、教唆等犯罪活动留下可乘之机;有的小学盲目崇拜、模仿网上某些行为,做出犯罪活动自己还不知道,结果成为少年犯。
作为老师、家长,要加强学生上网环境的安全教育,告诉他们上网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环境,虽然老师、家长不强硬限制学生上网,但要有时间限制、有选择地指导上网,应该在家中或学校机房由家长和老师辅导上网,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有学习价值的网站小学生、儿童乐园、少儿天地学校的网站、班级网站、等。组织学生利用有效资源开展有益的网络活动。网上阅读,帮助写作;网页制作比赛,建立自己的主页;网络搜索,搜索植物、动物、汽车、飞机等图片,并了解相关内容,丰富课外知识;网上学习:学少儿歌曲、舞蹈、学会绘画、手工等等;参与讨论、参加比赛;参加学校及班级网上平台的学习和讨论;参加征文、绘画等比赛。
总之,通过正面引导、教育以及对学生上网做具体指导,使网络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起到积极的影响,道德行为健康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15两成受访者每天关注指数
4千余名学生返乡调查的范围覆盖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又以天津、河北、山西、辽宁、河南、山东、北京等受雾霾影响较重的地区为主,学生们通过面对面的形式邀请受访者填写微信调查问卷,共收集问卷35980份,其中针对普通居民的问卷33372份,针对企业员工的问卷2608份。
在调查报告里,有一项全国居民对空气指数关注情况的统计,其中每天关注空气污染指数的人比例为22.8%,每周至少关注3次的人比例已达到51.8%,而在雾霾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民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要高于这一比例;对于民众采取防护雾霾侵害措施的统计,从未注意防护过的人比例只有16.1%,而八成以上的人开始注意偶尔或经常采取措施防护雾霾侵害。
近八成人认为,现阶段政府针对空气污染和雾霾的治理措施仍待进一步完善,44.5%的人认为政府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超过50%的人认为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加大对扬尘及排放工业废气的惩治力度、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宣传低碳出行方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能够有效治理雾霾。
政府企业个人应协同治霾
问卷中还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受访者将所在居住地的空气质量状况与五年前做一个对比。统计结果显示仍有六成以上的人认为,空气质量与五年前相比并没有变差,或有好转但不明显。
指导学生们设计这一问题的是天津大学PM2.5控制研究中心刘庆岭教授,他说:“虽然雾霾问题是最近两年才凸显出来的,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一直是我们‘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将这一调查数据与十年间全国各省市空气质量的数据进行了对比,两个曲线是基本一致的。这反映出近几年政府对空气污染问题高度重视,虽然离民众的期待还有不少距离,但治理取得的实效还是能够看得见的。”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对雾霾问题的治理,有64.7%的人不满意但是有信心。刘庆岭教授说,治理雾霾是一个综合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的协同努力。他以我国十几年前治理沙尘暴为例,“我们大概用了十年的时间使沙尘暴得到了有效治理,虽然治理雾霾与沙尘暴相比要解决更多的问题,但当我们社会上从政府到企业到公民个体形成合力,坚定信心与耐心,一定能实现蓝天青山与绿水常在。”